演出市场冰火两重天:退潮降至举报成风,周杰伦凤凰传奇等头部歌手依旧坚挺
泛娱乐顶尖自媒体只讲干货和硬逻辑
犀牛娱乐原创
文|小福编辑|朴芳
2024年,演出市场正在上演着冰火两重天。
一面是凤凰传奇、周杰伦等头部艺人的站站火爆,天价黄牛票遍布市场;另一面则是越来越多演出因上座率过低而被迫延期或取消,观众因现场体验不佳而连连吐槽。
当报复性观演告一段落,冷热共存的演出市场正在步入全新的市场阶段。
乱局依旧
在今年的演出市场,一票难求依旧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这不仅局限于在大型场馆巡演的头部艺人,扎根livehouse等中小场馆的中小艺人或外籍艺人们,也时常遭遇开票秒空、二次开票不见“票踪”的“最高礼遇”。
由于去年购票实名制的推广,演唱会黄牛在演出市场中的可发挥空间大幅缩水。每场演出流出的可供交易的非实名邀请函票只有极少数量,更多则需要消费者本人或代拍进行手动抢票。
与此同时,由于票务平台服务器容量有限,许多热门演出开票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页面卡顿、瘫痪现象,直接导致了观众买票难度倍增。
而另一方面,伴随演出市场的繁荣复苏,维权难问题也被更频繁地提起。
当黄牛在铁腕管理下逐渐退出消费者视线,矛盾逐渐转移向消费者与演出主办方、票务平台之间。
根据《2023年中国演出行业消费者洞察报告》的影响消费者满意度的主要原因调查,对演出内容不满意,如歌手假唱、阵容缩水、活动临时取消等情况以及霸王条款或退换票要求高额手续费已经成为仅次于热门演出购票难的两大不满意原因。
以全国演出数量最多的上海市为例,根据上海市消保委3月12日公开数据,2023年全市消保委系统共受理演唱会、音乐会相关投诉12243件。消费者主要反映:一是商家迟迟不出票,导致不少异地购票者产生交通、住宿等额外费用损失;二是消费者遇到突发情况,申请退票遭拒;三是现场观感不佳。
譬如观众在因意外生病、受伤等突发事件影响下无法按时前往现场观演,平台却大多只会按照规定退票比例进行处理,无法进行全额退款。而面对演出临时变更、随机到严重遮挡视线位置或是类似于许美静南京演唱会这种演出内容货不对板等情况,平台及主办方也大多无法给予观众合理的赔偿。
事实上,这些矛盾并非完全“无药可医”。
演出市场相对成熟的邻国日本已经提供了完备的解决方案。针对买票后无法如期观演的情况,一些主流票务平台开通了回流票端口,消费者只需要支付少量的手续费便可以自行挂售门票等待新买家接盘。如一些热门艺人还会在二次销售阶段启用抽签机制,只有中签者才能顺利购入回流票。
而像近期屡屡登上新闻的遮挡票争议,在日本通常会以比标准定价更便宜的价格作为单独档位售出,相似的还有在演出器材位置附近的器材席。此举以便于消费者在购买这类座位时能够提前建立合理的心理预期。
但在中国,这些问题大多数只能被观众自行消化,或是通过一纸诉状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像去年5月梁静茹上海演唱会,9名观众因遮挡票起诉演唱会主办方,请求判令被告退还全部购票费用,并支付惩罚性赔偿金,然而从2023年11月开庭审理至今仍未结案。
在国内看上一场热门演出的抢票难尚且是客观环境所致,售后服务却完全在可优化范畴之内。特别是在全国演出持续高位运行的当下,演出市场冰火两重天:退潮降至举报成风,周杰伦凤凰传奇等头部歌手依旧坚挺细化退改方案、完善演出服务已经迫在眉睫。
退潮将至
演出市场还没来得及变得更好,却已经开始悄然退烧。
今年以来,很多曾经一票难求的艺人演出开始默默折扣出售,更有不少演出遭遇了变更演出内容、延期乃至取消。
在去年被疯抢的张学友演唱会郑州场票价最低折扣达到5.6折,去年假唱风波后的五月天深圳场直接出现对半折扣,还有陈奕迅、Twins、杨丞琳等家喻户晓的老牌艺人巡演场次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折价。
延期取消也不是小艺人的专属。这个月初,以实力著称的歌手黄绮珊的“晚霞·不晚”2024巡回演唱会西安站及杭州站便发布了延期公告。
而音乐节更是重灾区。
相较于专场演出,邀请多位艺人的音乐节更需要靠阵容吸引观众。今年观众已经不再像去年那样全盘买单,艺人咖位、音乐节品牌调性、举办地点、票价区间等一系列因素都直接影响到演出票房。
预售不理想的音乐节,只得面对砍艺人、延期或取消三选一的境地。
在今年6月15日、16日举办的青岛艾可什机场音乐节,在距离演出只有10天时间时突然发布阵容调整公告,宣布将原本36组艺人阵容改为每天9组。调整后的阵容删减了绝大多数本土艺人,更改为以海外音乐人和小众乐队为主,演出场地也从原定的停机坪变为室内。
6月11日凌晨,主办方再次发布公告将每天9组艺人削减至4组,残留的每日演出时间不足3小时。
还有像智慧未来嘉年华暨IFC电音节、银川西夏啤酒音乐节、蓝星音乐节等各地举办的音乐节,也因为安全问题、不可抗力、公司内部原因等理由陆续遭到取消。就在今日上午,才开票三天的2024楠溪江XIHUROCK音乐节也正式宣布了取消的消息,理由为天气影响。
据小鹿角智库统计,2023年延期或取消的音乐节高达91场。截至目前,今年延期或取消的音乐节数量也已经接近30个。
这背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三层。
其一是艺人成本上涨,政府补贴、赞助减少,增加了举办难度。
以延期取消的重灾区音乐节为例,几年前北京商报记者便调查显示,万人以下的小型音乐节,单日成本在200万元左右;而万人以上的大型音乐节,单日成本在500万元左右。部分历时3日及以上的音乐节,成本更高达3000万元到5000万元。
一般音乐节的成本可以拆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场地、设备、舞台等刚性支出,一方面则是艺人的劳务支出。
但犀牛君身边已经有不只一位主办表示,由于近两年演出市场蓬勃复苏,很多艺人报价大幅上涨,甚至连“物美价廉”的海外艺人也逐渐加入了涨价行列。此时一旦地方政府补贴不到位或是没有吸引到足够品牌赞助活动,仅依靠音乐节有限票房很难覆盖成本支出。
其二是今年以来乐迷举报之风悄然盛行,让一些原本就举步维艰的演出更蒙上一层阴影。
从华晨宇日出演唱会被居民投诉到脏手指乐队专场被举报取消,今年以来各类因举报导致的活动中止屡见不鲜。今年5月,原定于在北京EastLive举办的2024金属战队中国赛区总决赛演出被主办方爆料接到了三百个举报电话。
举报不绝、举报有效,这让演出主办们也异常心累。
一位专攻livehouse演出的主办方向犀牛君坦言,由于今年以来乐迷频繁举报,叠加多地政府减少政府补贴、资方财力紧张等负面因素,导致他们的演出推进难上加难。而针对风险更大的音乐节,他们也已经持更谨慎态度对待,不再轻易接下邀请。
最后一个决定性因素是则是市场供给过量,观众消费能力不足,直接导致票房减少。
与电影行业的逻辑不同,电影市场对观众的吸引力一般来自于新电影,而演出市场中更常出现的是观众熟悉艺人的多场相似演出。特别是近几年国内观众消费力持续疲软,面对内容同质化程度较高、轮次过多票价却又愈发高昂的演出,消费者很容易达到过饱和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开始更加演出注重性价比和演出质量,而非盲目追求艺人名气,纷纷开始放弃首轮开票等待临近开演时二手票务平台折价票的掉落。而面对艺人报价抬升、政府补贴缩减和糟糕的预售,越来越多主办只得中途跳车,及时止损。
当然,抛开这些新变化,那些稳坐金字塔顶的头部艺人们,依然享受着一票难求的境遇。
像常年卖座的周杰伦、凤凰传奇、华晨宇、张杰、林俊杰、薛之谦、时代少年团等知名歌手们几乎没有受到市场退热影响。不仅开票次次秒空,二级市场上也是严重溢价。只是在看到火热市场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正视正在“被迫”回归理性的演出市场。
当属于演出市场的报复性消费告一段落,接下来考验演出行业的是如何实现更长久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