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博之夜,古乐湘音叫人迷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龙文泱摄影记者田超

通讯员王翱陈燚袁雨晴

大阮、箜篌、独幽琴,韶乐、干戚舞、浏阳文庙祭孔音乐……暑期,“湘博之夜”“夜色”动人。

7月23日晚,一场别开生面的“古乐湘音”湖湘音乐文化遗产沙龙活动在湖南博物院举行。众多音乐家齐聚一堂,以音乐演出和文物展演的形式,带领观众感受湖湘音乐文化从原始萌芽到商周礼乐,从战国楚声到汉晋歌舞的辉煌历程。

湖湘古乐流淌而来

湖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湖湘古乐是怎样演变的?

活动伊始,湖南省歌舞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奏员张音悦以二胡为引,用悠扬的《韶音》带领观众追溯湖湘音乐的起源,讲述舜帝南巡的传说。

随着时代的演进,湖湘音乐在不断创新与变革中传承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乐团与音乐创作者在坚守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引入西方音乐元素,进行创新尝试。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师生演奏的《霓裳惊梦》,将唐代音乐与现代编排相结合;琴师徐涵芝的《潇湘水云》古琴演奏,在传统技法上加入了个人的创新演绎;浏阳文化馆带来的干戚舞,让观众欣赏到延续至今的祭孔古乐。

精心编排的演出带领观众追溯湖湘音乐的古老根脉,探索其现代传承与创新。

数字化采音展示青铜猪磬、独幽琴的声音

动人的《霓裳惊梦》《彩云追月》曲毕,舞台上走上来的不是演员,而是湖南博物院的讲解员。

舞台的屏幕上出现了一组唐乐舞俑,在讲解员的引导下,观众逐一认识伎乐女坐俑手上的铜钹、筚篥、拍板、竖箜篌、羯鼓、琵琶等乐器。这组唐乐舞俑是盛唐乐舞的典型代表与缩影,湘博之夜,古乐湘音叫人迷从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全国大一统盛世下,湖南地区蓬勃发展的音乐艺术成就。

身处湖南博物院,怎么能只听古曲而不见音乐文物呢?今晚的音乐沙龙创新性地将音乐演出和文物展演相融合,每段演出结束后,都有讲解员结合视频为观众讲解相关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青铜猪磬、独幽琴等文物,为音乐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通过数字化文物采音展示的青铜猪磬的敲击声、传世古琴独幽琴的琴声。赏雅乐,学知识,感受古人的音乐生活,跨越时空的音乐体验让观众们直呼过瘾。

今年暑期(7月2日至9月1日),湖南博物院开放时间延长至20:30,同时推出了“湘博之夜”系列活动。接下来,还有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让人们的暑期之夜更加精彩。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